目前分類:公共政策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6.請說明何謂「團體盲思」(Groupthink)?當一個團體出現那些徵候時,就可能發生團體思考盲思之現象?

(一)「團體盲思」(groupthink)的現象,它是指某團體因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強調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因此壓抑了個人獨立思考及判斷的能力,放棄批判及提出不同意見的機會,最後使團體產生錯誤或不當的決策。此種團體盲思運作的結果,極可能使政策方案遭到無法順利合法化的命運。

 (二)如何知悉決策團體有傾向團體盲思的可能,而未雨綢繆,預為因應呢?詹尼士(Irving L. Janis)曾提出,當一個團體出現以下幾個徵候時,就可能發生團體盲思的現象: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公共政策規劃的原則為何?請針對每一種原則之要旨說明之。

   政策規劃人員在進行方案設計時,應依循某些原則規劃,以期較為可行之方案。卡普蘭(Abraham Kaplan)曾提出以下七項政策規劃原則:

(一)公正無私原則(principle of impartiality)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欲解決公共問題須從事需求評量(assessment of needs),何謂需求評量?需求可分成哪四種類型?

(一)所謂需求評量是指評量某一群人口之需求的程度,與已提供服務以迎合此需求之數量間的差異。它包含三項要素:

1.某一項狀況或需求的廣度。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一般而言,公共問題可以透過那些管道提出? 

   一般來說,公共問題可以透過以下這些管道提出:

(一)   民意代表: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立法機關在進行法案審議的政策合法化過程中,相當多元及動態,試說明行政機關應如何掌握主客觀環境因素,使其所提法案能順利通過?

行政機關欲使其所提的法案政策能在立法機關中順利通過,就主客觀環境因素來看,應注意下列三方面:

(一)  瞭解政策合法化參與者的立場:每個方案的參與者均不相同,所以應當針對提交立法機關審議的方案,蒐集有關主要參與者的資料,並對其動機、信念及角色作深入的研究分析,瞭解他們所持立場與方案的關連性,以降低反對力量,增加支持度,提高政治可行性。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何謂零和賽局型政策(zero-sum game policy)?何謂非零和賽局型政策(non-zero-sum game policy)?兩者在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中各自的遭遇如何?試加以申述並舉例說明之。

(一)  零和賽局型政策:指政策在執行時,常會造成一方獲利,一方失去利益之果,使雙方的利益加總為零,即為「零和賽局型政策」。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請分別說明分配性政策(Distributive policy)與重分配性政策(Redistributive policy)的意義,並舉例說明之。

(一)  分配性政策(Distributive policy):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試論矯正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之策略做法。

為了矯正市場與政府之雙重失靈,學者威瑪與文寧以福利經濟學之理論,建議採取以下策略:

(一)使用市場機制的政策: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7.何謂政府失靈?其主要原因有那些?其對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將造成何種影響?

:

(一)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指政府為解決市場失靈所產生的各種問題,乃採取各式各樣的政策工具與干預行動,以補救市場失靈的缺失。但是由於政府在制度上、結構上、及運作上,具有許多先天性的缺陷,因此並無法充分達到預定的目的,而造成政府失靈的狀況。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何謂「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市場失靈」之主要原因為何?試分別詳述之。

(一)傳統自由經濟學者認為,一個社會中財貨或服務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自願性供需關係,可以構成完全的競爭性經濟市場,生產者追求利益極大化,而消費者追求效用極大化。在此種假定下,可藉由供需關係使市場內的經濟活動,達到所謂「巴瑞圖效率」。但在現實世界中,卻受許多因素影響,使市場無法成為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市場無法透過供需關係去達到資源配置的理想狀態,故產生市場失靈的問題,此時,政府便應介入干預,制定各種公共政策,提供財貨或服務,規範市場運作,進而保障和促進資源分配過程的公平和公正。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試從「解決問題」、「分配資源」以及「應用知識」等幾個角度,說明研究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公共政策指政府機關為解決某項公共問題或滿足某項公眾需求,決定作為或不作為,以及如何做為的相關活動。茲針對「解決問題」、「分配資源」及「應用知識」之角度加以探討: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何謂政策論證(policy argumentation)?政策論證一般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一)政策論證是指在政策運作過程中,政策參與者尋找有利資訊,以強化本身政策主張,並提出反證,以抗辯其他不同的主張及看法的一種作法,其目的在促使決策者接納或拒絕某項政策方案。政策方案在研擬時,必須要有相當充分的資訊和證據,來作為決策立論的基礎,同時也使該政策方案更具說服力和解釋力,使方案更易獲得採納和支持。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政策評估(policy evaluation)的意義為何?又其消極目的與積極目的各為何?

(一)政策評估的意義,根據林水波、張世賢老師綜合各家說法後,可定義成「政策評估乃基於有系統和客觀資料的蒐集分析,進行合理的判定政策投入、產出、效能和影響的過程。而其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現行政策運行的時況及效果的資訊,以作為政策管理、政策持續、修正或終結基礎,擬定未來決策方針,發展更為有效的和經濟的政策。」又吳定老師將政策評估做下列界定:「政策評估是指政策評估人員利用科學方法與技術,有系統的蒐集相關資訊,評估政策方案之內容、規劃與執行過程及執行結果的一系列活動。其目的在提供選擇、修正、持續或終止政策方案所需的資訊」。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在政策方案的解決途徑中,有所謂「組織選擇的垃圾桶模式」(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 Choice),是就其核心概念來加以敘述。

柯漢(M. Cohen)、馬屈(J. March)、歐爾森(J. Olsen)三人在1972年發表「組織選擇的垃圾桶模式」一文,該理論認為組織基本上是處於「有組織的混亂狀態」(organization anarchies),因人們並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偏好是什麼,固偏好乃是基於行動而形成的。再者,成員對組織運作真正運作過程也不甚了解,僅約略知曉自己的工作及自己和整體組織的關係,故大部分工作均採行「由經驗中學習」或「錯誤嘗試法」。最後,在決策的過程中,參與者來來去去,故組織是相當流動性的。基於上述特質,該派學者認為機關組織的決策應非是經理性思考的產物,在機關組織的決策結構中,如同一個由問題、替選方案、參與者、選擇機會,四項分立的支流所匯聚而成的垃圾桶,而該一機關組織最後所產生的決策如何,端視垃圾桶中的問題是否正好碰到解決方案,又解決方案是否符合參與者利益,以及決策者是否有機會同時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案而定。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什麼是公共選擇(public choice)理論,試說明之。並舉一個實例說明公共選擇理論來觀察當前公共政策的決策現象。

(一)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主要是運用新古典經濟學的原理於政治行為的研究上,以個人為分析單元,假定所有的人都是追求效用極大化的理性行動者,認為所有的決策者都是基於自利動機,致力於追求擴大自我利益的行為。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