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認識政治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意識型態

(一)意涵:此概念由狄崔西首先提出,是一套透過社會各種結構層面嚴密連結而行的價值系統化信念,是一套嚴密的價值觀,其存在於社會成員的心理層面,並使整個社會成員於日常生活中運作,用以闡述政治、經濟、社會的組織與運作實踐,並使人了解、認識社會。

(二)要素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利益團體意義與特徵【申】

(一)意義:具有政治目的,從事政治活動或透過政治程序,以爭取團體及其成員利益之團體,又稱為壓力團體。利益團體可分為公益團體及私益團體,前者如人權保障、環境保護;後者如工會、農會,商業同業公會。

(二)特徵(伊薩克)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政治參與

(一)意義

人民以各種途徑,努力影響政治過程。或可定義為「人民企圖影響政府決策與人事所採取的實際行動」。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治發展之意涵及條件

(一)意涵:政治體系從一種狀態演進到另一種狀態,持續渡過各種危機之過程。白魯洵指出「政治發展」之界說有三項特徵:平等、分化、能力。

  1. 政治體系成員以平等身分參與政治。
  2. 政治領域與非政治領域已分開。
  3. 政治體制能力之提升,更有助於處理各類社會問題。
  4.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治發展可視為政治體系持續度過各種危機之過程,以西方社會在政治發展之過程中,曾先後經歷五種危機,分別是

(二)條件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民主鞏固將民主體制建立制度化(Linz指出,民主被視為是當地唯一的競賽方式

(一)威權政體成功的民主轉型往往是一對漫長的過程。一般而言,威權政體的政治民主化可劃分為兩階段:

1.  第一階段為邁向民主政府的過程,重點在於統治權力如何由軍事政府或威權政府轉移到民選的文人政府,乃是民主轉型過程的核心問題。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麥迪遜式民主觀點→分權制衡  主要談論外部制約的民主

(一)如果不受到外部制約的限制,任何既定的個人或個人群體都將對他人施加暴政。

(二)所有的權力聚集到同一些人手中,意味著外部制約之消除。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意涵

  1. 公民投票之理論源於希臘雅典城邦之直接民主機制和法國盧梭的主權在民理論
  2. 公民投票乃指全體公民就國家重要事項或特定議題,強制或任意以投票方式表決,使其發生國際法、憲法、法律及政策上一定效力之公民基本權,亦是實施國民主權最直接而根本的方法。(李鴻禧定義)

(二)公民投票與公民複決之區別

  1. 公民投票(plebiscite):專指對領土、主權有爭議之國家或地區,人民以投票決定其前途。又稱為公民自決。
  2. 公民複決(referendum):指公民直接對立法機關通過之議案或人民主動所提之創制性法案,進行表決,包括制憲案、修憲案、重大或一般法案。

(三)優異性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多數民主與共識民主:李帕特提出之分類  95G4

1.多數決民主:一政體處理共同事務時,依多數決的方式為之。

2.有限的多數決:若人民失控,則民主不存在;尊重少數及個人,否則多數決有淪為多數暴政之虞。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