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庸置疑的,一個國家的人民若不講理,趾高氣昂,獨斷專行,狠愎遂非,實是社稷之蠹。然而,在一切講求現代化的過程中,人民的價值觀常遭扭曲,因追求本位主義而導致人們妄自尊大、蠻橫揚厲,致使暴戾瀰漫、亂象紛沓。職是,一個社會除了追求富裕的物質生活外,尚需有循規蹈矩、明理知義的民眾,才是健全的家邦。

 

講理謙讓的社會,是國民生活素質提高的表徵,亦是高等階層一致的期望。在邁向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大步進展之餘,以禮為重,明理知義,當是全國上下努力以赴的最重要課題。只要全民對此有所認知與正視,彼此互敬互信,克己復禮,則更為繁華富裕、崇尚禮儀的榮景,勢將來臨。

 

社會上之追求富貴利達,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然若惟知功利而蠲棄理義,則如亞聖孟軻所言「不奪不厭」,必成為市儈之徒,毫無羞恥之心可言。就個人而言,貪得無厭,孳孳為財貨奔走,理智為物慾所蒙蔽,則脅肩諂笑,鑽營苟取,只要利之所在,無所不用其極,結果利令智昏,鮮廉寡恥,道德淪喪,以至作姦犯科,造成人性之泯滅。就社會而論,人們熙熙攘攘,只知爭利而不知趨義,見利則趨之若鶩,遇不利則避之唯恐不及,爭鬥交惡,機關算盡,兄弟鬩牆,父子乖離,誠如孟子所言:「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至如為國者,但求功利,則上行下效,黎民只知臨難苟免、臨財茍得,政令隳壞而棄之不顧,社稷危難而任憑傾頹;居廟堂之高,履至尊之位,享萬鍾之粟,操神器之柄,踐踏民膏民脂,恣意為所欲為,器量褊狹,輕率用事,喪失理智,不重溝通,不僅無法凝聚民心,甚至為一己之私而造成對立,專制擅命,動搖國本。由此可鑒知,古聖先賢之所以重視「義理」,其奧旨在此。

 

孟子嘗留下不刊之鴻教:「仁,人之安宅;義,人之正路。」洵然,仁是德之本,義則是行仁之方。蓋存乎天理者為公,起於人欲者為私。秉公而發,自然義無反顧,行之無阻;心存道義,自能與人為善,深明倫理。以之為政,可由修身、齊家,進而治國、平天下。以之行政,必可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已溺之大無畏精神,尋求民瘼,痌瘝在抱,秉公去私,造福群黎,禁邪斷佞,民固國安,深受兆民之仰賴與擁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輕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